在和病毒細菌等致病因素斗爭的過程中,機體的免疫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人體免疫力的高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,其中營養因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,它是維持人體正常免疫功能和健康的物質基礎。
營養不良會導致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受損,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下降,從而增加感染發生和發展的風險。因此,通過合理營養可以改善人體的免疫狀況,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,對預防疾病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。
這些營養素與免疫息息相關
與機體免疫功能關系密切的營養素有蛋白質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E、鐵、鋅和硒等多種,攝入不足就會影響到機體正常的免疫功能。其中蛋白質起著核心的作用。上皮、黏膜、胸腺、肝臟、脾臟等組織器官,以及血清中的抗體、補體、各種細胞因子、免疫球蛋白、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質,都主要由蛋白質參與構成。蛋白質的質和量對免疫功能均有影響。質量差的蛋白質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,一種必需氨基酸不足、過?;虬被岵黄胶舛紩鹈庖吖δ墚惓?。蛋白質缺乏時,脾臟、胸腺等的免疫功能均有變化。
另外,維生素A缺乏會影響呼吸系統、消化系統、泌尿系統等上皮細胞的完整性,增加機體對呼吸道、腸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。維生素C可以增強機體的抗感染能力,缺乏會降低免疫系統功能。鐵缺乏會降低機體的抗感染能力。鋅對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維持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。
由于蛋白質在維護和增強機體免疫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所以人體需要不斷合成蛋白質來滿足需要。那么這些合成蛋白質的原料從哪里來呢?答案就是食物。在攝取蛋白質的時候,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食物種類和數量。動物性食物,包括瘦肉、魚、蛋、奶制品的蛋白質,以及豆制品的蛋白質,所含的氨基酸種類齊全、數量充足、比例適當,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,稱為優質蛋白質。在攝入蛋白質時,應優先選擇這些食物。
奶類富含的不只是蛋白質
牛奶中蛋白質含量約為3%,消化率達90%以上,其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體需要,屬于優質蛋白質。脂肪含量約為3%~4%,并以微脂肪球的形式存在,有利于消化吸收。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乳糖,具有調節胃酸、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的作用,并能促進鈣、鐵、鋅等礦物質的吸收。牛奶中還含有鈣、磷、鎂、鉀等多種礦物質,是日常膳食中鈣的來源。
當今市面上奶及奶制品種類繁多,日常生活中常見奶源有牛奶、羊奶、駱駝奶、馬奶等,其中牛奶的消費量大。鮮奶經過加工處理后可制成各種奶制品,市場上經常見到的有液態奶、酸奶、奶粉、奶酪和煉乳等。每天應該吃300克牛奶或相當的奶制品。
全脂牛奶、低脂牛奶、脫脂牛奶的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含量相近,脂肪含量差別較大。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約為低脂牛奶的兩倍,而脫脂牛奶中幾乎不含脂肪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脫脂過程中,除了降低了牛奶中的脂肪含量,溶解在脂肪里對健康有益的脂溶性維生素,如維生素A、D、E等,也被一并脫去了。因此,對于體重沒有超標的人來說,選擇全脂牛奶就可以了。